数字化农场 数字农场的春耕实景 数字农场是什么

数字化农场 数字农场的春耕实景 数字农场是什么

3月14日,在广饶县李鹊镇高质量优质粮食智能示范区内,瀚翔家庭农场农机服务技术员韩振东操控遥控器,一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在麦田上空来回穿梭飞行。韩振东向记者介绍,“我们正在给麦田做‘体检’,通过低空无人机遥感、地面人员采样以及田间布设的传感器,全面采集麦田各个区域的土壤数据。”一会儿功夫,他操控的无人机平稳落地。

近日,在广饶县李鹊镇后大张村的田地里,农民正在忙着采收葱苗和整地起垄播种。广饶县坚持把农业产业化进步作为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坚持推行“合作社+农户”的进步模式,通过特色产业带动,推动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路线进步。记者 周广学 通讯员 刘云杰

谈话间,刚刚采集的麦田土壤数据已实时传输到李鹊镇聪明农场管理平台上,经过AI全面分析、决策,一张麦田春管“处方”图就生成了。韩振东指着“处方”图告诉记者,“这次‘处方’图跟半月前的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水分这一栏显示充足,这是由于近期的降水缓解了麦田旱情,小麦返青水可以延后一段时刻再浇,当前麦田管理主要喷洒除草剂和防病虫害作业。”

在这个占地5000多亩的数字化农场里,科技要素的聚合正在颠覆传统的耕作方式。田间聪明农业管理平台,将土壤墒情监测、气象传感、虫情病害测报等串联成神经网络;装载北斗导航体系的无人拖拉机拖着播种机在土豆田里划出笔直线条,后方的AI摄像头正对种薯间距进行毫米级纠偏;配肥车间里,刚从实验室送来的土壤检测报告正在转化为定制肥配方。这些看似科幻的场景,构成了这个数字农场的春耕实景。

这边开出“处方”图,在农场的另一块麦田里,农机手李培栋已经操纵无人机进行小麦防病虫害和抗倒伏飞防作业。只见无人机沿着设置好的路线自动飞行,几分钟功夫,就完成了一个作业来回。“相比人工喷雾器和机动喷雾机,农用植保无人机每小时作业量是传统人工的30到50倍,还具有喷洒精准、穿透力强、用量少、安全环保等优势,省钱省药、省工省时、省心省力。”李培栋介绍。

“几年前这里还是‘望天田’。”李鹊镇副镇长蒋长海感慨地介绍,“2022年,李鹊镇政府为这片高标准农田配套200余万元,修整了生产路,添置了大型自走式桁架喷灌机,农场还购置了4台无人驾驶智能农机,为这个传统农场的进步按下了‘快进键’。”

数字农场的“聪明”不仅藏在芯片里,更写在老百姓的账本上。农场负责人李建廷站在土豆田里,在沾着泥星的记账本上密密麻麻记着:100亩大田,播种费用120元/亩。“如果是人工种植需要200块钱/亩,1亩地就节省种植成本100元。”李建廷说,“小麦返青水用量同比下降近6成,肥料利用率进步了3成,在精准科学管理下,小麦亩产量也更加值得期待。”

据了解,今年,广饶县439台北斗导航辅助驾驶体系的农业机械投入春耕春种,全县聪明农业播种面积2万多亩。站在地头眺望,无人播种机在田间穿梭,李建廷掏出手机拍下这景象,照片配文写着:“咱们庄稼人,如今也搞起数字经济了。”(记者 王敏 通讯员 刘福春)

来源:东营网-东营日报
版权声明

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